(溫泉校區)專家引領 團隊協作 砥礪前行——暨烏當區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在我校成功舉行
為了促進烏當區優秀教研組教研成果的交流,推進學校教學研究的開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質量。2017年11月29日,在烏當區教培中心數學教研員馬筑老師的積極組織下,在我校階梯教室開展了烏當區小學數學“計算數學”主題活動研討會,參與本次研討會的有教培中心的龍主任、馬老師及烏當區各小學數學教師。
本次活動,是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第一節《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同課異構課堂展示,分別由為明國際學校(溫泉校區)數學教研組的肖婭、張東曉兩位老師進行執教。新穎的導課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兩位老師雖說課題一樣,但教學教法各有側重。例如,肖婭老師開課設計了四道具有代表性的不含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綜合算式直接復習引入,教學成長點設定準確有效。而張東曉老師新課伊始,結合課本例題的情境,以學生的認知出發,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愉悅談話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進入課堂學習。
本次活動在來校專家的引領下,采用“同課異構”形式,在教研組進行集體備課將課時目標明確,教學技能和學習方法博采眾長,最終目標的制定是切實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教學目標。通過本次研課,不僅讓同伴發現上課老師的優點,同時也指出其不足,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學習,認真研讀《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結合四年級學生學情,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習本單元時,學生有條件主動把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遷移到三步混合運算中來。將課堂立足點鎖定在學生的“學”和“用”。讓課堂成為“學生發展的課堂”。讓學生在教師精心組織與適時點撥下,自己去讀懂教材,自己主動發現規律,自己親自去經歷知識形成過程,自己去探索規律,自己試著下結論。如:在本次備課,教學“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時,教師們通過一起認真研讀大綱與教材,結合各自教學經驗經過討論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例如:教師的評價語言很豐富;教師能夠及時找到學生回答的關鍵字,以此為生長點進行教學;教師能夠面對所有學生,做到面批面改;教師說的太多,留給學生的空間太少;教師喜歡重復學生回答的問題,致使課堂進度慢。同組教師研課、聽課、議課積極參與發言,從課外的旁觀者轉變成參與者,通過本次研課慢慢改變自己的課堂。
兩節課內容都是學生在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學習三步混合運算,是進一步發展學生混合計算能力的需要,又是進一步學習小數、分數混合運算的基礎和有效工具。學習本單元內容時,學生可以有條件的把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遷移到三步混合運算中來。但同時有些同學由于計算習慣未養成,致使自己的準確率不高,所以除了講清本節課算理外,兩位老師都重視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養成,滲透了“一看、二想、三算、四檢”計算習慣,同時注重規范學生的書寫。
正如馬老師所說,課堂藝術原本就是一項缺憾藝術,任何教師都做不到上一堂十全十美的課堂。課后,各小學教師分組進行討論,全體教師積極參與發言,從過去的旁觀者轉變成參與者,大家在認可兩位老師的同時,也紛紛結合切身的教學經歷,集思廣益,對我校兩位年輕教師提出了寶貴的教學建議。
本次主題式教研活動的順利落實,一方面,展示教研組、教研活動開展以及體通過集體備課研究教材、課標、教參、課例的過程,展示為明學校(溫泉校區)小學數學教研組的團隊精神。另一方面,也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搭建從分享,共享到達成共識的交流互動平臺,幫助教師們提高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從此次活動中我們也得到更多的啟示,例如:教師的評價語言很豐富;教師能夠及時找到學生回答的關鍵字,以此為生長點進行教學;教師能夠面對所有學生,做到面批面改;教師說的太多,留給學生的空間太少;教師喜歡重復學生回答的問題,致使課堂進度慢。同組教師研課、聽課、議課積極參與發言,從課外的旁觀者轉變成參與者,通過本次研課逐步改變自己的課堂,更加優化自己的課堂,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我們必須不斷砥礪前行。